在设计的长河中,平面设计风格历经了各种变迁。回溯到 20 世纪,新艺术风格以其复杂且精美的设计元素风靡一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如今,时尚的当代设计已成为主流,呈现出简洁、高效的视觉特征。
风格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涉及诸多因素。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技术进步以及文化变迁,都在悄然塑造着平面设计的走向。那么,这些因素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推动风格从过去的复杂过渡到当下的简约呢?这一过程充满了冲突与融合,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我们不禁要问,历史事件、技术进步和文化变迁在平面设计风格的演变历程中,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有哪些平面设计风格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这些风格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为解答这些疑问,我将带大家了解 11 种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风格。不仅会提供丰富的视觉示例,让大家直观感受不同风格的魅力,还会介绍与之相关的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为大家深入了解提供参考。与我一起揭开那些定义我们视觉历史的风格背后的精彩故事。
20 世纪初兴起于法国的装饰艺术风格,以奢华装饰与宏伟气势为特色,于 1920 年代达到顶峰并迅速风靡全球,广泛影响建筑、室内设计、时尚及平面设计等领域,是 “咆哮的二十年代” 奢华、魅力与热情的象征。此前,依赖手绘与自然主义装饰的新艺术运动,因新技术涌现和设计品味变化而渐趋过时,新兴中产阶级渴望一种能彰显身份且契合机械美学的设计风格。在此背景下,装饰艺术风格应运而生,它采用放射状线条等几何元素与镀铬金属等新材料,在平面设计中运用强烈对比色与立体主义构图,通过装饰性与功能性结合,既满足精英阶层对奢华的追求,又以标准化生产预示现代消费主义的到来,成为连接手工艺传统与现代工业设计的重要桥梁。
装饰艺术风格的特点
- 几何形状:大量运用三角形、矩形、锯齿形等几何图形,经重复、对称等排列,构建强烈视觉节奏。
- 丰富色彩:区别于现代简约配色,采用深沉鲜艳的色彩组合,如宝石色搭配金银金属色,高饱和度渲染奢华热烈氛围。
- 奢华魅力:选用镀铬、玻璃等光泽饰面,搭配金属色与华丽图案,尽显华贵。
- 对称性:秉持平衡对称原则构图,在稳定庄重中融入变化,避免单调。
著名图形设计范例
- 20 世纪 20 – 30 年代电影海报:众多经典之作运用典型几何图案,尽显装饰艺术风格。
- 帝国大厦与克莱斯勒大厦:虽非平面设计,但其标志性装饰为海报、书籍封面等装饰艺术设计带来无尽灵感。
- 20 世纪 20 – 30 年代《Vogue》杂志封面:常以粗线条、对称构图与华丽风格,诠释装饰艺术魅力。
20 世纪初,新艺术运动过度装饰的风格与社会、技术发展需求脱节,德国包豪斯学校应运而生。在包豪斯诞生之前,传统设计重装饰、轻功能,就无法适应工业社会的量产需求与实用价值,设计理念急需革新。包豪斯提出“形式服从功能”原则,融合艺术、工艺与技术,以几何形状、无衬线字体、有限对比色为核心语言,打造可大规模生产的实用设计,奠定了现代设计基础。
包豪斯设计的特点
- 几何形状与清晰线条:设计中广泛运用几何形状,搭配清晰的线条,构建简洁且富有秩序感的视觉形象。
- 有限调色板与原色对比:采用有限的调色板,尤其注重利用原色之间的对比,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目光。
- 无衬线字体:选择便于阅读的无衬线字体,强调信息传递的清晰性与高效性。
包豪斯平面设计示例
- 赫伯特・拜耳的通用字体:拜耳创作的这种几何无衬线字体,充分展现了功能性与简洁性。其独特之处在于统一性以及摒弃大写字母的设计,在当时可谓极具开创性。
- 包豪斯展览海报:这些海报大胆运用色彩、几何形状以及不对称平衡的设计手法,以视觉和谐且简洁的方式精准传达信息,堪称包豪斯美学的典型代表。
- 马塞尔・布鲁尔的家具设计(虽非平面设计):以瓦西里椅子为例,生动体现了包豪斯理念在平面设计领域之外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影响力。
现代主义风格标志着向抽象化、简单化的重大转变,并摆脱了之前复杂、手绘和装饰的风格。现代设计风格出现于 20 世纪初,力图摆脱传统形式和习惯,在设计中优先考虑功能性、清晰度和简洁性。 它的驱动力来自于这样的信念:设计应该反映现代精神,并深受技术和工业快速进步的影响。
著名平面设计范例
- 包豪斯学校:成立于 1919 年,其教职员工和学生创作了强调功能性和简化形式的标志性作品。
- 瑞士风格:被称为国际印刷风格,包括网格布局、无衬线字体和摄影。
- 保罗·兰德 (Paul Rand) 设计的 IBM:兰德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具有简洁的线条、大胆的色彩以及至今仍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标志。
20 世纪早期,装饰艺术和新艺术风格盛行,设计偏华丽。但随着时代发展,其难以满足高效准确传达信息的需求。而瑞士向来偏爱精确与秩序,为新风格孕育提供土壤。于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瑞士风格(亦称国际印刷风格)兴起,它强调字体、网格运用,追求整洁、易读与客观的审美,借助结构化布局和无衬线字体实现通用图形表达,力求设计兼具影响力与清晰度。
瑞士风格的特点
- 网格系统:瑞士风格运用严谨的网格系统,如同搭建精密框架,将文本与图像有条不紊地布局其中,确保信息呈现规整有序。
- 无衬线字体:青睐简洁易读的无衬线字体,像瑞士设计师打造的 Helvetica 字体,以干净利落的形态,提升信息传达的清晰度。
- 客观摄影:采用质朴简约的摄影手法,聚焦主体,避免冗余修饰,助力信息清晰传递。
- 不对称布局:通过巧妙的不对称设计,在营造动态视觉感受的同时,精准维持整体平衡,增添独特的视觉魅力。
瑞士风格的案例
- Helvetica 字体:1957 年,Max Miedinger 与 Eduard Hoffmann 共同创造了 Helvetica 字体,它迅速成为瑞士设计运动的标志。凭借出色的清晰度与中立性,Helvetica 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 约瑟夫·穆勒-布罗克曼 (Josef Müller-Brockmann) 的“贝多芬海报” :这张为贝多芬音乐会系列打造的标志性海报,堪称瑞士风格的典范之作,充分彰显该风格的独特韵味。
- 瑞士国家旅游局海报:这些海报运用瑞士风格进行设计,以简洁明快的方式,迅速且清晰地呈现出瑞士的特色风貌
您或许见过霓虹色的玛丽莲・梦露肖像或标志性的金宝汤罐头,这些都是波普艺术的典型。它诞生于 20 世纪中叶,起源于英国并传至美国。当时大规模生产技术兴起,改变视觉元素变得容易。波普艺术模糊了商业与纯艺术界限,将普通消费品变为高雅艺术,挑战了传统美术及其受众观念,让艺术创作融入大众日常,颠覆公众对艺术的认知。
艺术波普的特征
- 色彩:大胆采用鲜艳且对比强烈的色彩,瞬间吸引目光,激发丰富情感。例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用高饱和度色彩带来强烈视觉冲击。
- 取材:大量融合电视、广告、漫画及日常物品中的形象,让艺术与大众文化紧密相连。就像罗伊・利希滕斯坦借鉴漫画风格创作的《溺水女孩》。
- 手法:运用幽默、讽刺和戏仿评论当代社会文化。如大卫・霍克尼通过并置传统绘画与现代生活元素,揭示消费时代价值观的变化。
- 造型:以简单大胆的线条和形状,打造极高的辨识度与视觉吸引力。安迪・沃霍尔的罐头系列,用简洁轮廓勾勒商品,直观醒目。
波普艺术图形设计实例
- 安迪・沃霍尔《金宝汤罐头》:沃霍尔以商业罐头为艺术主题,这一系列标志性作品,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艺术的固有认知 。
- 罗伊・利希滕斯坦漫画风格画作:利希滕斯坦借鉴 20 世纪 60 年代漫画书典型原色与 Ben – Day 网点,将漫画场景放大为大型艺术作品,赋予其全新艺术价值。
- 披头士乐队专辑封面:尤其是《左轮手枪》与《佩珀中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这些波普艺术风格封面,巧妙弥合了流行音乐与艺术间的鸿沟。
最初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在艺术领域兴起
极简主义起源于 20 世纪初,20 世纪 60 年代成为主流设计理念,主张将设计剥离至最基本元素。传统设计的复杂性导致信息传达冗余,用户体验与视觉清晰度受限。极简主义以”少即是多”为核心,通过负空间运用、克制的色彩与字体选择,强化功能导向的设计逻辑。迪特·拉姆斯”好的设计是尽可能少的设计”理念,推动其成为现代设计主流语言,实现信息高效传递与美学极简的统一。
极简主义的特点
- 简化元素:以”少即是多”为准则,仅保留核心功能组件,剔除冗余装饰。如苹果产品设计,通过减少物理按键强化交互逻辑。
- 负空间运用:利用留白创造呼吸感,搭配简洁线条聚焦视觉焦点。无印良品海报常以大面积空白烘托产品形态,形成高级感叙事。
- 克制色彩体系:多采用黑白灰中性色或单一主色调,如宜家家居以白色为基底搭配原木色,避免视觉干扰。
- 字体选择:偏好粗体无衬线字体(如 Helvetica Neue),通过字号层级变化实现信息分层,如优衣库的商品标签设计。
平面设计中极简主义的例子
极简主义品牌实践案例解析
- 苹果(Apple):以”形式追随功能”为核心,通过减法设计哲学构建品牌辨识度。
- 无印良品(MUJI):践行”侘寂美学”,通过去品牌化设计(无 LOGO、无多余装饰)传递自然生活哲学。
- ETQ Amsterdam:以”少而精”对抗快时尚,通过可持续极简主义重塑奢侈品定义。
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文化转型时期
20 世纪 60 年代末,旧金山海特-阿什伯里区诞生的迷幻平面设计,以鲜艳色彩、超现实视觉和费解图案为核心,成为反主流文化的视觉载体。与追求清晰沟通的传统设计不同,它挣脱“信息传递效率”的束缚,借色彩碰撞、扭曲元素与非逻辑构图,直抒青年叛逆与意识探索的精神,深深烙印着那个时代的动荡与对主流的突破,成为 60 年代青年文化与摇滚音乐的标志性符号。
迷幻图形设计的特点:
用饱和撞色制造视觉冲击,绕转的抽象图案模拟幻视感,扭曲的手绘字体让文字成为艺术本身,再缀以超现实拼贴意象,处处透着意识游离的迷幻感。
著名图形设计范例
- “披头士的黄色潜水艇” :这部 1968 年的动画电影及其宣传材料展示了生动、超现实的风景和人物。
- 维克多·莫斯科索 (Victor Moscoso) 和韦斯·威尔逊 (Wes Wilson) 创作的海报:这些艺术家因宣传感恩至死 (The Grateful Dead) 和杰斐逊飞机 (Jefferson Airplane) 等乐队的音乐会海报而闻名。
- 专辑封面:吉米·亨德里克斯 (Jimi Hendrix) 的“Axis: Bold as Love”和 Cream 的“Disraeli Gears”,是迷幻图形艺术的标志性例子。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兴起
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源于对现代主义严格规范的反抗,拒绝极简与单一,拥抱复杂、矛盾与多元,通过融合各类元素、借助先进技术打破传统界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视觉风格。
后现代平面设计的特点
后现代设计的折衷主义排版打破现代主义网格束缚,混合不同字体、大小与方向;还常融入趣味、讽刺与惊喜,借戏仿融合各类风格与历史形式,挑战传统叙事与期待。
后现代设计的著名例子
- 孟菲斯集团:孟菲斯集团由埃托雷·索特萨斯于 1981 年创立,以色彩缤纷的家居用品而闻名。他们的设计以俏皮、折衷的美学挑战了现代设计的传统。
- 沃尔夫冈·魏因加特 (Wolfgang Weingart) :魏因加特被誉为“新浪潮或瑞士朋克字体设计之父”,他颠覆了传统的网格系统,开创了新的图形自由。
- 蒂博尔·卡尔曼和 M&Co:Talking Heads 乐队的“Remain in Light”专辑封面和他为 Colors 杂志设计的编辑设计等项目运用视觉讽刺和并置来评论社会问题。
野兽派设计天生带股叛逆劲儿,偏要打破常规:用刺眼字体、不对称布局、撞色配色,堆着重叠元素,不管啥和谐易用,就靠这股“乱”劲儿冲击视觉、挑战传统,和迷幻风格一样敢突破,却多了点颓废冲劲。
它被视为一种以有形、粗犷的现实主义来颠覆数字设计空间的方式。它标志着从精致的美学转向挑战传统美的原始、朴素的外观。
野兽派的特点:
- 单色和大胆的配色方案:使用鲜明的对比,通常为黑色、白色和灰色,并以大胆的色彩闪光点缀。
- 粗糙的排版:利用超大、临时的字体和非常规字体来吸引注意力。
- 外露元素:与建筑运动一样,图形元素被剥离出来,展示了设计的“骨架”。
- 不对称布局:打破传统的平衡布局,倾向于元素的不可预测和动态的排列。
著名图形设计范例:
-
- 彭博商业周刊封面:在理查德·特利 (Richard Turley) 的指导下,杂志封面以粗体字体和原始、对抗的风格体现了野蛮主义。
- 坎耶·韦斯特 (Kanye West) 的“Life of Pablo”商品:这张专辑的商品具有简约的设计、粗犷的美学以及鲜明的字体和图像。
-
- Balenciaga 的网站设计:该奢侈时尚品牌采用野兽派的网页设计方法,布局具有大胆的对比、简约和功能性。
随着智能手机与高分辨率屏幕普及,扁平化设计应需而生。它迎合新环境下用户对流畅体验的追求,摒弃繁杂,以简洁、清晰、实用为导向,让网站加载更迅速、操作更便捷。2010 年代初,此风格风靡,微软、苹果等巨头纷纷在操作系统中采用。不仅如此,它还融入品牌与标志设计,近年多数标志重设都呈现扁平风貌,深刻影响着设计行业的走向。
扁平化设计的特点:
- 简洁至上:运用简约的元素、质朴的字体与纯色,营造简洁氛围。
- 功能凸显:设计元素目标明确,全力提升使用便捷性。
- 色彩鲜活:借助对比色,打造引人入胜的视觉感受。
- 字体醒目:采用粗体且易读的字体,强化信息可读性。
- 布局精妙:巧用网格与留白,构建平衡且统一的布局。
著名图形设计范例:
- 微软的 Windows 8 界面:标志着软件从拟物化设计到扁平设计的重大转变,使用简单、丰富多彩的图块。
- 苹果的 iOS 7:这个重新设计的操作系统向广大受众推出了扁平化设计,摆脱了之前版本的逼真的图标。
-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在融入一些阴影和深度的同时,Google 的设计语言深受扁平化设计原则的影响。
扁平化设计的流行标志着数字设计理念的转折点。在线平台开始关注数字空间的独特外观,而不是模仿物理世界。
当代平面设计紧密围绕当下,从品牌包装到活动海报,全方位融入生活。它受当下趋势、技术与文化变迁左右,如今身处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传统视觉传达方式亟待革新。设计师顺势而为,借新技术探索创新路径,让设计满足时代需求,带来独特视觉体验,推动行业发展。
我们可以总结当代设计的一些特点:
- 当代平面设计风格多元,常以大而粗的实验性字体抓人眼球、表明态度;
- 运用活力满满的对比色彩方案,凭借大胆甚至非传统的配色,引发特定情感,从众多设计中脱颖而出;
- 还会将数字图形技术与手绘元素相融合,兼顾数字与传统媒体,打造丰富多样的视觉体验。
- 此外,它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通过设计体现对可持续性与包容性的关注。
从装饰艺术的奢华到极简主义的克制,平面设计风格的变迁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更映射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演进。理解这些风格,不仅是学习历史,更是为了在当下创作中融入深度,塑造更美好的视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