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说到AI的设计趋势,就离不开整个大环境的审美趋势,也离不开当下的历史背景。

最近随着苹果 iOS 26的发布,液态玻璃再次掀起了拟物质感的风潮。也让不少设计师疑惑:是否扁平化不复存在,亦或者两年后会不会重新回到扁平化?

其实不是的,因为设计风潮的掀起是随着整个审美趋势的,重质感的风格只是一个开始,也即将延续。具体展开,让我们从千禧年风格回潮说起。

一、回顾千禧年的设计风格

近几年,不管是时尚、科技、还是音乐领域,都在回潮千禧年的设计风潮:纯度更高的颜色,突出的仿生质感(晶莹剔透的亚克力、玻璃、金属质感),字体的拉伸缩放投影,一些力所能及的特效、光效和科技感的表达,还有突出个性的广角摄影角度,极简的穿衣配色(同色系穿搭、大面积留白),还有剪贴报的风格。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线框风格,高纯度颜色,仿生质感,亚克力、金属质感等(98年起的苹果官网)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仿生质感,金属等质感(左:微软 / 右:苹果图标设计)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夸张的字体拉伸投影,剪贴报风格,顺色穿搭、高纯度穿搭 (左:H.O.T李在元海报 / 右:2002宝儿CD封面)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一些力所能及的特效、光效、科技感、未来感 ( 左:S.E.S 98年底专辑封面 / 右:布兰妮百事广告)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文字金属质感的服装、配饰(左:希尔顿的街拍 / 右:滨崎步松下手机广告)

二、千禧年风格对近几年设计的影响

现在,对比千禧年,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一方面可以把质感做得效果更好了,一方面又有刻意模仿千禧年 Lo-Fi 质感的趣味,这种玩味的姿态,其实和当下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左:千禧年的苹果网页,右:极简风格相似的巴黎世家官网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左:千禧年的App icon,右:用AI技术捏的仿生icon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模仿千禧年夸张的字体质感、金属配件的质感、剪贴报的风格(从左到右依次是:Ador设计工作室,NewJeans人物视觉,NewJeans专辑视觉)

关于NewJeans 的设计风格详细介绍:

 

 

三、千禧年风格兴起的原因分析

人们面对爆炸式的信息,有一种想要逃离的感觉,而 Y2K(Year2000)的一些晶莹剔透的质感,带给人一种天真的代偿感。也是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千禧年)感到新鲜的一种叛逆,高饱和和叠穿混合材质打造亚文化的态度。这种刻意的塑料感,是对消费主义的反叛。

除了20年一个周期的时尚轮回因素,在疫情和不景气的经济氛围下,人们自然而然怀念起美好的时代,而千禧年恰好是一个很美好的时代。

同时,随着AI的到来,穿戴设备的发展,《黑客帝国》、《Her》、《黑镜》、《银翼杀手》等等影视作品里的内容仿佛有机会成为现实,给了很多想象的空间,让 Y2K 等复古未来主义得以发展。也因为这些技术的爆发给不少人带来了不安全感(如失业),Y2K 的夸张的颜色和材质等,给了这些虚幻的东西一些“实感”,不再那么虚拟。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黑客帝国》:计算机代码构造“反乌托邦世界”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黑镜》:智能技术复刻去世的丈夫的语气线上聊天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银翼杀手2049》:复制人&智能陪伴式聊天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Her》:智能系统拟人化

四、这个风格对AI设计趋势的影响

那这些风格对 AI 的设计表达有何影响呢?

新的苹果OS 的液态玻璃风格大家肯定不陌生了,他本身就是一种对 Y2K 玻璃质感的怀旧,再融合了 Vision pro  的 UI 在真实环境下凸显出层次的需求。而 Dia 更是直接融入了老报纸,和对 Windows 老壁纸的一种玩味。渐变色的像素感也是呼应着 Y2K 的风格。再加上最最重要的AI元素:渐变色。鲜艳的 Y2K 颜色,渐变色的处理,一种和老电影中畅想的智能感就诞生了。

Perplexity  算是比较书香气的,但也没能逃过复古未来主义的风潮,发黄的纸张、和古希腊教科书上的对宇宙的想象。

各家都在用一种新的视角在诠释复古、诠释过去,这样的复古未来主义,熟悉、像是一种 call back ,又是一种对未来的悸动。

根据这些回潮现象,可以提炼出几点设计趋势:

1. 纯度更高的渐变色

千禧年的设计语言偏爱大胆、鲜明的色彩,如电蓝色、亮粉色和霓虹绿等,这些色彩为设计注入了能量感和兴奋感,代表对未来无限向往、乐观主义。在现在技术成熟,质感高级的条件下,大胆鲜艳的色彩再次运用在各种设计领域里,不同的是色阶变化更清晰,渐变色彩的表现形式更多样。在 UI 设计里使用鲜艳的色彩颇具挑战性,谨慎运用得好,这些色彩就能营造出恰到好处的视觉效果,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在柔和干净的场景下使用鲜艳的色彩作为点缀或高光,可以达到眼前一亮又不失平衡的效果。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Dia网站视觉:渐变色的多样表达,鲜明的色彩和柔和噪点质感的搭配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左:苹果千禧年的官网,右:2025年又出现的类似高纯度颜色表达

2. 轻质感和极简的融合

质感的回潮,与初代苹果设计的纯拟真的质感比较,是随着技术发展而能实时渲染的质感,叠加仍然大面积的高效极简。

例如苹果的玻璃拟化新技术的出现,这种风格突破近几年传统的平面设计,增加界面的空间感,让用户更容易区分界面中各层内容的前后关系,就像真实的玻璃一样透明且有质感。助力界面设计的现代感和高级感,也应证了千禧年代对未来科技的憧憬的艺术之美。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从前几年的极简扁平化,再次到玻璃拟态风格(iOS26风格)

3. 更明确的人设

喜欢千禧年风格的人们,自然而然地怀念着美好的年代。所以设计除了风格以外,一个完整的人设也变得更加重要,因为用户需要对话、情感连接和情感认可。

例如,Perplexity 团队将品牌定位为一个精准且可信赖的AI搜索引擎,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引用来源的透明,促使其视觉设计朝向简洁、成熟且不张扬的风格,使品牌形象像承载事实的容器而非浮华的科技产品,Perplexity 标志的形状像一本展开对称的书籍,象征知识和解惑的传统媒介,也对应了 Perplexity 作为知识起点和探索平台的品牌内涵,信赖与准确成为 Perplexity 的特点。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Perplexity主页面:发黄的纸张,映射出富有文化感的人设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Perplexity品牌视觉表现:古老天文科技感,依旧是富有文化感的人设

Google 的 Gemini 标志使用了 Google 经典的四色渐变(红、黄、绿、蓝),这使 Gemini 的视觉风格融入 Google 大家庭,提升品牌识别度和统一感。星星形状有“北极星”的寓意,象征指引和领先,传达 Gemini 作为 Google AI 领域的“指路明星”和引领者地位,先进与多样性成为 Gemini 的特点。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Gemini主页面与主标识:延续着指路星的人设

QQ浏览器进行一轮AI品牌升级后,以QQ 浏览器图形Logo 为起点,依靠logo中核心记忆符号的云朵图形确立了QBot 的全新品牌形象小云。圆润的轮廓与柔和的曲线,传递出亲切、可靠的品牌属性,并构成了重要的设计基础,这一元素历经长期市场验证,已形成稳定的用户认知。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QQ浏览器AI品牌升级形象小云:延续了云朵在用户心中的记忆符号

4. 多端统一的连续性和非同质化

Vision pro 等设备的出现,让很多千禧年对未来的畅想成为了现实,未来感的设计变成了真真实实的产品。而更多终端的设计也带来了挑战,设计重心从“针对单一设备优化”转为“围绕用户需求进行体验流转”。用户可在不同设备上无缝接续任务,设计师需关注“全场景”体验,如果不同设备的UI风格差异过大,即使 UX 逻辑一致,用户也会感到体验割裂,设计要重点平衡多端统一的连续性;当用户在不同设备上看到相似的视觉元素和操作逻辑时,他们能更快建立对产品的认知,降低学习成本,形成无缝的“心流”体验。

但连续性不代表同质化,例如苹果的 VR 系统和其他手机端/平板端的设计,虽然 UX 是统一的,但实际上设计规范是有差异的;在体验连续的同时,并非用一套设计规范适配所有设备,实现“用户中心”的无感体验的过程也要注意不同设备的特殊性。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玻璃拟态更契合VR设备的空间感,同时延续到移动端,并转化到适合的场景(Vision OS 与 iOS 的延续)

QQ浏览器的首页全新改版升级,在各端统一了渐变感搜索框的视觉语言,传递AI搜索和AI问答的认知。延续用户在多端产品之间体验的流畅性,减少学习成本,强化AI的认知;同时也保持了各端的独特性,如鸿蒙底tab更强的网页认知,和PC上更丰富的快链需求。

为什么AI时代的设计趋势,正在回归千禧年审美?

QQ浏览器 多端统一的AI搜索框

总结

AI 的设计趋势,在千禧年回潮的复古未来审美趋势下,从极度的扁平化到仿生质感的再次兴起。这种风格的延续,并不是盲目的复刻。就像苹果的液态玻璃,它不止是一种很千禧年的质感的效果,更是一种炫技。俗话说,技术改变生产力,融合了当下更高效的技术,才有了更重的质感的更广泛的应用和更细腻的效果。对设计师来说,提效的同时,又能快速产出重质感的设计和渲染出更完美的体验,何乐而不为呢。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AI学习设计方法论

掌握这3份AI模版,帮你秒出竞品分析+方案评估报告

2025-11-10 17:40:09

UI素材

餐厅食品订单后台管理UI素材模板

2020-10-24 16:01:34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