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现社会出现一种只用同一种经验去完成各种事情的情况。当他们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后,发现难以找到新的工作。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与时俱进去学习、总结更多新趋势、新经验。要清晰认知自我定位,顺应当代潮流,习得新知识。

几年前刚入行的时候,参加过一次设计分享会,在会上,某位资深设计师分享了他的经历,他曾经痛批过一位 拥有10年经验但找工作却到处碰壁的设计师A,他对设计师A说 “你不是有10年的工作经验,而是一个工作经验用了10年,你这样怎么可能找得到工作?”,这句话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拥有多年经验的设计师,他们的水平,甚至都不如一些初入职场的新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些人即使工作了很多年,但是仍然没有在工作中学习新的东西,而是带着他们刚入行时的那点经验,用这个经验去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即使那点经验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新的需求,他们也没有想过去学习更好的方法,去更好的解决需求。

 

市场对设计师的诉求变化很快

我们常常说,时代变化非常快,不进步就会很快被淘汰,这一点在互联网行业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2015年的时候,拟物化的设计还在疯狂流行,那时候大家更多的是在讲「设计的美观性」;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过了一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扁平化就开始大行其道,拟物化的设计就好像一夜之间失宠了。在扁平化盛行的时候,大家开始研究起了用户体验,也就是说,大家开始把重点从 「设计的美观性」 转移到了「设计的易用性」身上,这种观念的转变也是非常快的。那个时候行业内流行一句话,叫「设计师要有产品思维」,大家都在讨论 用户体验问题。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大概过了一年多,到了2018年的时候,「用户增长」这个概念突然火了起来,大家开始把关注点从 「体验」 转到了 「增长」 身上,行业里都在讲转化,讲数据。大家开始把讨论的重点从「设计的易用性」转移到了「设计的价值」这个事情上。所以这个时候,不仅是 「设计师要有产品思维」,同时「设计师也要有运营思维」。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通过以上的各种趋势,设计师可能需要学习很多东西,比如关于体验的、关于增长的、关于用户心理的、关于业务的,等等。当然这里的学习涉及到我们要学多深的问题,因为大部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可能很多知识我们并不需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要求,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

我的回答是打好基础,了解本质,知道了设计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才能举一反三,解决各种各样的诉求。

我们需要知道,设计的本质是什么?是通过把一系列「复杂的」诉求,用设计语言,将其「简单化」的表达出来,最终通过一种「美而友好」的形式呈现出来给用户。「美而友好」的价值是在于让用户有高效且愉悦的信息获取体验。人是视觉动物,都喜欢看美的东西,美能给人创造愉悦感,愉悦感是友好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所以在初期,我们最需要把精力放在基础能力的提升上。(我们暂且抛开 产品思维和运营思维 不讲,因为这里涉及到 我们到底要懂多广,懂多深的问题,之后有空会再写一篇来探讨)

这篇我们就只单讲如何设计「美」,其他的我们暂不展开讲。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那么要能设计美,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美。一个没有见过车轮的人,他不知道车轮是怎么样的,那么就很难造出车轮。放在设计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的审美上限很低,那你只会以自己自认为的美去做设计,你做的一切都是往那个方向去靠的。你在起点就已经输得很彻底了,你后面做的一切努力也都是白费的。

我觉得「眼高手低」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我觉得它应该是一种状态,起码我们的眼光是高的,知道什么是好的,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实现我们想要的高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往那个方向去努力。最最最起码,我们一定不能「眼低手也低」。

审美的东西千人千面,我们不能说定义谁认为的美,就是客观意义上的美,这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事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在这个时代潮流中,我们是能够感知到主流大众的审美的,主流大众的审美感知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先跟随,再独立

我们当然可以有自己的独特审美,但最好是我们学习过主流的审美,等后面我们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我们才有基础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审美,这样可以避免让我们走很多弯路。

一开始我们讲,不要一个工作经验用10年。比如你刚入行的时候,五彩斑斓的设计是美的,然后你工作了5年之后,你还认为五彩斑斓是美,那这个时候你丝毫没有与时俱进。「审美」在一般情况下,同样是与时俱进的东西。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当然会有人说,有很多经典的美,这些经典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化而被人们抛弃。这是没错的,但是本次我们想讨论的是一般情况下,所以关于经典的东西,不在我们这次讨论的范围内。

 

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如何学习审美

一般情况下,说到审美,大家都会建议新人去看一堆关于艺术和美学理论方面的书籍,但书里密密麻麻的文字,很难让人有比较具象的记忆,经常让人看完之后头脑还是一片空白。这样的学习体验并不友好。

我经常这样建议新人,要学习审美,就要多去看 站酷,多去看 Behance。从别人真实的作品中,去学习审美。而且,我也只推荐去看这两个。并且,我强烈建议新人先不要看Dribbble。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为什么我只推荐这两个网站,而不推荐Dribbble?因为评分机制。

首先我们得明确目的,要提升自己的审美,首先就得抛弃自己的审美,把自己变成一张白纸,你才能够更快的接受新的内容。如果你本身带着自己根深蒂固的审美去欣赏一些作品,你会有一些自己的判断标准,这会影响你对其他事物的「接受度」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因为可能你自以为的美,其实在当前大环境下来说,是一个特别low的东西。也就是说,你可能对美这个事情没有概念。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先学习大环境下主流的审美。那么什么是大环境下的主流审美?

站酷是有评分机制的,评分是由站酷网的小编进行打分评判,总共分为3个标准: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虽然说,站酷的评分仅代表站酷的一家之言,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站酷是国内目前较为主流,也是设计师数量和种类最为丰富的设计社区平台,站酷上有不少国内国外非常优秀的设计师。

小编们每天浏览大量的设计作品,他们可以比一般人更能甄别什么是美(当然评分标准有很多维度,作品的美观性并不是唯一打分的指标,但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分依据),所以站酷对各个作品的评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小编已经用他们的阅历,来帮你筛选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在新人对审美没有太多认知的前提下,我建议可以 以站酷的标准来作为学习和看齐的对象。

Behance也是一样的道理。Behance也是国际主流的设计师聚集社区,他们也有自己的评分机制,我们同样可以相信Behance的小编,并学习他们的眼光。

通过欣赏目前行业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让你更具象的对当前大环境下的美学有更具象的了解。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再回到刚刚的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建议新人不要一开始就先看Dribbble?因为Dribbble并没有小编评分机制,也就是说,没有小编进行中间的筛选过滤,在新人没有审美基础的前提下,就很容易迷失自己,很容易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走。前面我们说了什么?在学习审美之前,就要抛弃自己原先的审美。如果你一开始又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走了,那这个学习其实并没有太多意义。

当然,当你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审美之后,你对美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可以看Dribbble,去学习更多其他设计师的创意和想法。因为Dribbble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设计师作品分享平台,只不过是不适合新人一开始的基础学习。

初学者要提升审美,就得先抛弃自己的审美

可能有的人会说,那这样培养出来的每个人,审美都是一样的,那整个行业环境下会没有包容性。在这里我想要说明一下,我并不是说每个人的审美要一致,而是说,初期在学习审美的时候,最好先一致,与市场主流一致。等到后期我们自己已经具备主流审美能力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对美有概念了,这个时候我们才是有基础的,有基础了之后再去形成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审美,当然是OK的。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美学也并不存在唯一评判的标准。

我自己也正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前期我跟着主流市场的思考和标准来作为我平时做事的判断依据,慢慢的看的多了,积累的多了,我也就能开始独立思考一些事情,也形成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的判断依据。

我们需要时刻怀疑自己的审美上限是否足够,抱着谦卑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这样才能让自己不会被市场所淘汰。直到现在,我仍然保持经常浏览站酷和Behance的习惯。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设计方法论

用多目标追踪方法,让你的设计更有说服力!

2020-10-28 20:36:19

设计方法论

为什么用户注册这么简单,想注销却如此麻烦?

2020-10-29 23:17:17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