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开发是一系列活动的集合,包括了从市场调研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这些活动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阶段——需求和概念。本文结合笔者特有的研究方法,给大家分享如何有效挖掘需求并产出产品创新概念。
新产品开发是一系列活动的集合,包括了从市场调研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这些活动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阶段——需求和概念。因这两个阶段企业对客户的需求,市场竞争情况,技术管理及资金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也常说:产品开发是一个“风险与回报”的过程。
“70% 以上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由产品开发的概念设计阶段决定。”国际产品经理权威组织 PDMA 认为随着新品开发的过程成本不断增加,风险应该随之降低,但实际情况往往是相反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难以度过“模糊前端”(Fuzzy Front End)。
新产品开发流程专家库珀说:“在模糊前端投入的时间与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成正比。”
是否能有效跨越这个阶段,是考验企业功力的关键时刻,成功在模糊前端降低风险的企业,都要求有良好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是产品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因此对于全新产品项目,一定要注重需求和概念阶段的投入,细致的需求研究与概念验证活动,保证了后期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方向正确性,有效减少项目变更,降低项目风险,而小样本探查法就是支撑以上目标的利器。
小样本探查法源于美国的 CDOC 理论,我和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摸索和总结,在 CDOC 基础上进行移植和改造,使之更适合企业具体的落地的要求,也是快速进行需求挖掘和概念验证的有效方法。
1. CDOC 和 CDOC-C
先简单讲一下 CDOC,CDOC 是一种适用于快速迭代的产品创新方法,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真实用户调研将用户的使用场景转换成最终产品概念的方法。C-Concept、D-Design,O-Optimise,C-Capability,CDOC 的核心是建造企业的研发精益体系:
CDOC 也被称作“爆款方法论”,核心观点是:
- 关注流程而非产品;
- 关注人而非设备;
- 为产品服务对象创造更好的体验而非获得更多的销量和利润;
- 关注实现产品的技术。
这四个阶段里最重要的是 CDOC-C,即概念(Concept)阶段,在此阶段的关键目标是通过真实用户调研,将用户的使用场景转换成最终产品概念。
2. CDOC 理论基础:
CDOC 本身也是优秀方法论的集合体,包含经典方法论概念工程、设计思维、设计心理学和双钻模型,我们接下来看看这几个方法:
①概念工程(Concept Engineering)
概念工程是由 MIT 美国麻省理工与质量管理中心合作研发的一套概念开发流程,强调以顾客为中心,致力于产出满足/超越用户需求的产品概念。概念工程主要关注产品开发的前期,也就是概念阶段(早于产品细节设计与研发)。它是一套概念模型,包括众多方法,如 KJ、KANO 模型等,概念工程这强调用户场景的重要性,同时,概念工程的观点是认为所有的研究手段都是辅助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其主要流程是:
这些流程从收集客户需求开始并对其进行解释,并设置优先权,产生出各种概念。概念工程本身就是一系列方法论的有机合成,从收集客户需求开始,把客户需求贯穿到新产品或者服务全过程中,产生概念和选择概念,最终选择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②设计思维(Design Thing)
设计思维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其主要观点是成功的产品(好的设计)必定是满足用户需求且技术可行,并能让公司收益的共同产出。
设计思维讲究的是用户、技术和商业三者的平衡,从人的需求、行为出发,为产品寻找创新解决方案,在考量科技或商业可行性的前提下,创造更多可能性。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将其总结为一套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全球最大的设计咨询机构之一 IDEO 用 Design Thinking 作为其核心思想,落实到工作中,并成功商业化。
其主要流程是:
共鸣(同理心)、定义、构思(创意)、原型和测试这五个阶段是一个非线性流程,不一定按顺序开展,可以以灵活、非线性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并行发生或重复,或者可以理解为一个永久的循环,设计师在此流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见解,开发新的方式来查看产品及其可能的用途,并对用户及其面临的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③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导入到设计中。不仅着重反思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更着重解决问题,用这些基本原则帮助设计师找到真正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设计心理学中认为设计师的思维层次,应该解决 3 个不同层次的认知和情感处理过程:
- 本能
- 行为
- 反思
当本能、行为和反思,能够实现高度融合的时候,将出现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感状态,社会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将它称作“心流(Flow)”,这也是我们做产品和体验追求的最高境界。
设计心理学强调设计和心理学的紧密结合,也是做出好产品和设计的底层逻辑,使用户在最快速度了解设计师的意图,“好的设计是不言自明”的,诺曼认为用户是不会犯错的,犯错的只可能是产品或者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思考用户和他的使用场景,造成了脱节,也无法建立用户和产品的黏性,实现品牌的卓越。
④双钻模型
小样本探查法,在前面提到的理论之外,还与对双钻模型的经典运用。
双钻模型将设计思维流程分为四个阶段:
①发现问题:
对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了解用户特征、产品当前状况、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以及用户对产品的态度等。
②定义问题:
确定关键问题。这一阶段我们关注的焦点是:用户当前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些,需要根据团队的资源状况作出取舍,聚焦到核心问题。
③构思方案:
寻找潜在的解决方案。在方案发散阶段,我们不要过多考虑技术的可实现性,因为在后续环节,一些看似有很大技术瓶颈的方案,可以逐步演化为可施行的开发方案。
④交付方案:
把上阶段所有潜在的解决方案,逐个进行分析验证,选择出最适合的一个或多个。
双钻模型最核心的是发散和收敛,发散与收敛这一矛盾存在于设计流程中的每一阶段,可总结为两大方面:
在设计流程中,
- 一是发散性思考与收敛深入;
- 二是相对创意想法的思维发散与科技、商业等理性条件的约束。
发散可以获取更多的创意和思想,有助于企业提升产品的创新度;而收敛更重要是着眼于当下,不至于产出过于天马行空的产品,因为过于超前的产品只能撬动少量的市场或被革新者、技术敏感者接受,耗费大量的市场费用而可能获利甚微,造成企业的成本利润结构不均衡。
我们说小样本探查法是集大成者,我们了解了这么多顶级的方法论,让我们初步开始使用小样本探查法进行研究。
简单介绍一下,此方法适用于概念早期进行探索,能够短期内通过与用户互动访谈产出产品概念(机会点),量化相关需求度及概念的喜好度,精准为产品企划及技术研发提供用户数据支撑。
小样本探查法的优点是:
- 成本低:初始研究只需要 4 个用户的极小样本;
- 定位准:在项目早期准确定位问题;
- 周期短:整体研究小于 1 个月。
小样本探查法始于对用户的探求,像一根探针一样去挖掘用户的主要使用场景,构建使用地图,进行扩大样本研究后,开展需求的一次验证,采用工作坊等形式生成概念,并验证概念的可行性。
既然是探针下探,就要求非常高的用户质量,所以这个方法在最初要求我们选择的对象是重度使用用户、发烧友和领先使用者等需求程度极高,并愿意参与产品研发过程的用户。
在研究中强调深入用户真正的使用环境,通过一系列研究方法挖掘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去伪存真,形成最终的产品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用户驱动产品创新,使用差异化产品概念满足深层次的用户需求。
这些方法的加持使得小样本探查法在企业的运用有着正确的认知基础,是经典模型的集合体,本篇从系统方法角度讲述了小样本探查的理论基础,之后的文章,我们会开展正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