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软件太多该咋学?5个步骤带你建立「系统学习法」

“我软件都学了,怎么还是做不出好作品?”

这是我刚入学时的真实经历:

我在大一下学期学了 Ps、Ai,跟着教程做了几张图,效果还行。结果做第一个课设时完全崩了:不知道怎么下手、不会构图、不会设定风格,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像 PPT。

那时候我才意识到,“会点工具” ≠ “能做设计”。

软件是设计路上的第一道门,学得好,可以提速;学得乱,只会浪费时间。

所以这一篇,我从自己走过的坑出发,带你掌握一套「系统学习设计软件的方法路径」,结合现在正在兴起的 AI 辅助方式,避免低效刷教程,真正建立能力。

第一部分|学什么软件,要先看你走哪条设计路线

设计行业里没有“万能工具”,不同方向需要的技能差异非常大:

以下举例部分设计学科的技能案例

设计软件太多该咋学?5个步骤带你建立「系统学习法」

老三的建议是,作为新人,需要按照这个路径去学习「选定方向 → 明确主力软件 → 有顺序地学」

一般艺术类专业的大一的课程是会有一些画画类,甚至还有些外出写生,辅助一些设计学基础,这时候就要认真的思考自己的未来想要学习的方向了,当然作为设计新人最重要的还是兴趣,毕竟兴趣才是坚持下去最好的老师和动力~

第二部分|我踩过的软件学习误区(避免你走弯路)

误区 1:「先全学一遍,再决定方向」

一开始什么都学,结果哪个都只学了皮毛,不敢接项目也做不出作品。

建议:确定大致方向后,先打好主力工具的基础(比如 UI 就专注 Figma,举个🌰)

老三在大二的时候学习的很杂,这里提一嘴老三的专业是 产品设计 专业,属于可塑性很强的一类,可以往工业设计发展,也可以往互联网设计发展。

由于大二的时候接触的产品设计专业还属于工业设计范畴,因此老三疯狂的学习各类软件,如基础的 Adobe 家族的 Ps、Ai;建模渲染类的 Rhino、Keyshot、Zbrush、C4D、SolidWorks、SketchUp。大三经过考量后细分到 产品设计-交互设计 专业,于是又学习了 Axure、Sketch、Figma、Ae、Principle、Lottie / Bodymovin、Blender 等软件。

设计软件太多该咋学?5个步骤带你建立「系统学习法」

可谓是学不完的软件,一度认为软件学的多我能力越强,但是这不是。在此我重点强调,软件重精不重于数量,学好核心的 1-2 款软件就行。

误区 2:「死跟教程,不动脑练习」

看完教程觉得“我学会了”,一动手才发现什么都不会。

建议:边学边做、主动练习,形成“输入 → 输出”的闭环。

设计软件太多该咋学?5个步骤带你建立「系统学习法」

由于现在网络平台的便利性+AI 的应用结合,大家的学习来源五花八门,但是每次看完教程后就觉得我会了,甚有同学点赞收藏就算“学习”(哈哈哈早期老三)其实这和你学习烹饪一样,眼睛会了,等到某个节点需要使用时,发现脑子里的存档提取失败!

因此,无论当下认为很简单的教程或者是小知识点都也要自己动手去试一下没有坏处。你想这么简单的练习,那相信各位肯定不费很多时间即可完成,又能巩固技能点,何乐而不为;如果难的,那更要练习了,毕竟不会。

误区 3:「不搭建素材库/知识库,重复造轮子」

每次做项目都从零开始找图标、配色、排版,效率低且风格混乱。

建议:从一开始就建立素材/插件/灵感收集机制,例如:

    1. icon 图标库(iconfont、Feather、Tabler Icons)
  1. 设计系统样例(Google Material、Ant Design)
  2. 灵感来源(Dribbble、Mobbin、Godly)

AI 辅助建议:用 GPT 自动生成主题配色、页面结构草图,或用 Notion AI 建立可搜索的灵感库。

设计软件太多该咋学?5个步骤带你建立「系统学习法」

早期的老三其实虽说拖延症严重,但实际还是 J 人属性,因此不仅在日常学习还是设计练习的时候,都有归档整理收集的习惯,日积月累,虽说到后期不需要再次反复去调用参考素材知识库的内容,但是这个过程是有很多经验提升的地方。

可参考的平台有蛮多,比如花瓣、比如 Eagle 等,这里不过多做介绍了就。

误区 4:「不做记录,白学一遍」

学了很多技巧,做完项目之后却没法复用,下次又要重头开始。

建议:做完每个项目后都进行“技能笔记归档”:

  1. 学到了哪些工具/技巧?
  2. 哪些问题卡壳了?怎么解决的?
  3. 如果再做一次,我会改进哪些地方?

其实记录总结,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定期复盘,有助于学习沉淀,在思考中成长。

第三部分|我后来建立起的「系统学习法」

这是我整理实践后总结出的一套五步学习法,特别适合设计新人(以 UI 设计为例,其他设计学同理):

第一步:定一个“可完成的小项目”

设计软件太多该咋学?5个步骤带你建立「系统学习法」

别只是“学 Figma”,你应该定目标:“我要用 Figma 做一个三屏的天气类 APP 界面。”

为什么?因为目标越具体,你的路径就越清晰。

第二步:从项目需求出发,拆解技能模块

设计软件太多该咋学?5个步骤带你建立「系统学习法」

比如“天气 APP”可能包含:

  1. 页面构图 → 框架设计
  2. 图标制作 → Ai基础操作
  3. 模块复用 → Figma组件系统
  4. 风格定义 → 版式、配色、字体搭配
  5. 动效展示 → 页面过渡或微交互

第三步:交叉学习+问题驱动

别死记硬背教程,推荐用这套方式:

  1. 一边做项目一边查资料 → 查完立即实操
  2. 卡在哪学哪 → 带问题去学效率最高

AI 辅助建议:

  1. 用 ChatGPT / Claude / Notion AI 来“问”概念和用法,比如:“Figma 中 Auto Layout 的用法”
  2. 用 AI 帮你拆解目标,比如“帮我拆分天气类 App 需要的设计模块和组件”
  3. 制作完成后让 AI 给出点评和优化建议(效果风格、排版逻辑等)

第四步:同类复刻+自我改造

设计软件太多该咋学?5个步骤带你建立「系统学习法」

例如临摹线上页面后:

  1. 改风格:试做成日系/极简/暗黑版
  2. 改结构:重设导航逻辑
  3. 改动效:加界面转场动画

每次复刻+改造,都是能力的内化过程。

使用 AI 辅助建议:

  1. 用 Midjourney、即梦等工具生成风格参考图,再根据图去改界面视觉风格
  2. 用 ChatGPT + 图片描述反向理解自己设计的表达效果

第五步:总结归档自己的技能清单

建议用 Notion / 笔记本 (适合自己的工具软件)建一个技能库,记录:

  1. 已掌握功能点(如 Auto Layout、Variants 等)
  2. 实战项目/练习截图
  3. 插件/资源总结

AI 辅助建议:让 GPT 帮你梳理 Notion 笔记结构、归类标签,也可以直接生成技能树/学习路线图。

结语 | 工具只是载体,方法才是关键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学了很多,却总觉得做不出来”的困境,很可能不是软件本身的问题,而是方法和路径不对。真正高效的学习,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功能,而在于你能不能用它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完成一个真实的目标。

学软件像是造了把锤子,但设计并不是“拿起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你的最终目标,是用工具解决问题、传递体验与价值。

所以别光练操作,要搭配真实项目、设计流程和思考方法一起学。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设计方法论

用4个章节,带你快速了解网页设计中的粗野主义

2025-7-5 9:35:08

设计方法论

别让用户摸黑操作!大厂高手总结的振动场景设计指南

2025-7-7 17:59:20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